浙江日報 三月提振信心,十月展望未來。 10月23日,兩件大事讓人們認識到浙江經濟發展的強勁活力——前三季度浙江經濟運行情況發佈,全省生產總值達到45826億元,按可比價格計算,同比增長2.3%;今年第二次全省擴大有效投資重大項目集中開工儀式上,推出516個項目,總投資達8944億元。 項目拉動投資,“壓艙”發展;追趕全年目標,項目推新。兩張互為因果的成績單,正是浙江在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,彰顯發展定力、淬鍊經濟硬實力的真實寫照。 如果説,今年3月的重大項目集中開工為特殊時期穩增長提振了信心,那麼此次開工,則更能看出浙江挑戰發展新高度的雄心。 

起跑加速奔向“十四五” 2020年的最後3個月,人們開始更加頻繁地為這一年加上註腳——“十三五”規劃的收官之年。跨過這一年,我們就將邁入“十四五”。 此次重大項目集中開工,是浙江面對“十四五”的一次提前蓄勢。“今天的大項目,是明天的發展新動能。這批項目將成為‘十四五’時期我省社會發展的主力軍和主戰場。”省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。 據瞭解,這次參加重大項目集中開工儀式的共計516個項目,總投資8944億元,項目單體平均投資17.3億元,創歷史新高,其中近半項目投資在10億元以上,百億元以上項目14個、共投資1809億元。 除了投資規模進一步提高外,投資結構也進一步優化,強化了實體經濟導向,尤其是夯實了製造業基石。其中,高新技術與產業工程項目238個,共投資4465億元,佔比49.9%。“重大項目建設在發展中扮演着增動能和補短板的雙重作用,邁入‘十四五’發展新階段,浙江要站在新高度謀求經濟社會的全方位發展,高水平推進現代化建設進程。”省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説。 省諮詢委學術委副主任劉亭説,“十四五”期間,機遇和挑戰都有極大的不確定性,危和機並存共生,關鍵是如何化危為機。“在分析諸多不確定因素的基礎上,必須明確我們所堅持的確定性何在。” 除了項目體量、結構中的“以變應變”,從這批項目中也能看出浙江“以不變應萬變”的發展定力。本批項目投資結構進一步優化,充分激發市場主體投資活力,其中民間投資項目354個、共投資6359億元,投資佔比71.1%,一如既往成為“絕對主力”。 “浙江要全面深化以民營經濟和開放性經濟為代表的、堅持市場化取向和制度型開放的改革。尤其是在民營經濟方面,浙江一直是先行者。”省工業和信息化經濟研究院院長蘭建平表示,“十四五”期間,要把民營經濟發展作為一個重點。“此次重大項目集中開工對民間投資活力的激發,正是我省堅持擦亮民營經濟‘金名片’的有力舉措。” 大項目好項目早開工、早建成、早達效,就能早一天助力“十四五”發展。據瞭解,本批項目中299個項目已取得施工許可證,約95%項目將在11月底前實現開工建設。 |